close

引用本部落格文章內容,請註明出處或連結。請尊重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ˋ轉載。

S__106512414.jpg

(上圖: 郭坤木,福原啟吾, 1888-1947, 59歲)

位於台北市大東路54號這棟樓房最早設籍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士林街278番地,為郭坤木先生 (西元1888年生,日名: 福原啟吾) 所有。郭坤木先生的祖父是從另一郭系家族被收養的兒子,曾是秀才。由於秀才不具官職,因此以釀酒維生。"他們 "    (1905年台灣首次戶口調查,在這之前的人若不在世就沒有姓名紀錄)生下了郭景先生,即郭坤木之父。

S__106504219.jpg

郭景在芝蘭宮(現士林慈諴宮)工作,從前的宮廟是防禦中心,尤其在漳、泉州人互看不順眼的年代;這也是他兒子日後長期資助慈諴宮的部分原因,郭坤木之名刻於三川殿牌樓龍邊窗

S__106512391.jpg

郭景與來自金包里的林份小姐結婚,可惜郭景廿幾歲就過世,其妻對整個郭家後代的教養影響甚鉅。林份為人慷慨,她認為女人是靠智慧撐起一個家,而不光靠知識。她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也要多讀書。當時她有一部勝家牌 (Singer) 手搖縫紉機, 幫人做衣服,與此同時,儘管當時文盲普遍,讀書風氣不盛,她仍設法送三個孩子 (兩女一男) 去學漢學。

S__106512386.jpg

S__106512390.jpg

(上圖: 林份 女士, 1865-1943, 78歲)

清末八芝蘭 (現在的士林) 即文風鼎盛,西元 1895年日人便在芝山巖惠濟宮成立芝山巖學堂,以訓練通日語的人才。隔年改制為國語學校附屬芝山巖學堂及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1898年再改名為八芝蘭公學校,開始了台灣的現代化教育。郭坤木是郭景與林份的次子,六歲喪父,自幼聰穎慧黠,為八芝蘭公學校在1902年第一屆六位畢業生中之一,後來他與另外三位同窗好友被稱為「八芝蘭四君子」。

S__106512388.jpg

S__106512389.jpg

(上圖: 郭坤木君  16-23歲左右)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在台設立國語學校和醫學校。國語學校分成三部,早先設立的有學習日語及台語的語學部,以及培育公學校師資的師範部(公學校是台灣人能考的,另有日人才能就讀的小學校);之後再設立了實業部,包含鐵道、電信和農業科。郭坤木比一般學童勤奮好學,在1907年以卓越成績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農業科,隨後進入臺北廳殖產局兼同廳的農會任職,前後九年時間充分發揮其學識和才幹,受到上級重用,被挑選參與甘蔗品種改良計畫的推廣,全台走透透。

S__106512395.jpg

 

S__106512397.jpg

清代時期,台灣土地分地主, 大租戶, 小租戶, 佃農,日治時代為消弭一地二主,開始整頓土地權狀。總督府發行公債,,大租戶收到補償公債後,因長期處於戰亂,不知能否兌現,於是拋售、削價求現,日人也勸誘地方有力人士以公債為抵押,向臺銀貸款開辦事業,株式會社彰化銀行因此成立。經歷過土地所有權變革及製糖廠的興建,擁有多年經驗的才能,和漢語與日語雙語讀寫優勢,頭腦清晰的郭坤木甚受倚重,其後跨足金融業,受聘於株式會社彰化銀行,任職於台北支店十一年,並於1924年由支店次席轉任為彰化銀行板橋出張所(服務處) 所長,隨後致力於改善銀行業態,成績顯著。為人清廉正直,潔身自好,以為人榜樣。1930年板橋出張所升格為支店,郭坤木也榮昇為支店長 (現板橋分行經理)。之後再被選任彰化銀行監察役 (1941-1945)、1946年奉行政長官派任為光復後彰化商業銀行改組籌備處委員四人其中之一,直至擔任常務董事期間辭世。

S__106627254.jpg

下面照片來自舒喜巷-黃飛霖先生

messageImage_162550023112-1.jpeg

(上面照片  黃飛霖先生提供)

S__151527476.jpg

 

 

 

S__106512410.jpg

S__106512402.jpg

S__106512415.jpg郭坤木與出生於桃園的李錦小姐結婚,育有3女5男,各個傑出。李錦勤儉能幹,且有精緻的手藝,會做衣刺繡,會做糕餅及各式年糕醬菜佐料等等;

S__106512413.jpg

S__106512448.jpg

(上圖: 李錦 女士, 1889-1947, 58歲)

郭坤木對地方興革事務,推廣地方啟蒙運動,以及捐助鉅額於社會公共事業抱持極大關心。他率先成立運動協會,致力於指導青年養成運動習慣,為第一任士林青年團團長,培育模範青年。青年團 (童軍團)是以日本精神為指導原則並透過各項訓練鍛鍊青少年身心。他並一同組織士林信用購買組合 (現士林區農會信用部) 擔任理事,在沒有銀行的年代開創庶民金融,資助公共經濟、發展地方產業。郭坤木亦曾擔任過士林同風會副會長、士林庄教化聯合會教化委員 。同風會為地方紳所組成的社會教化團體,目的為推廣日語、改正地方舊習、培養新生活。

S__106512404.jpg

S__106512406.jpg

S__106512407.jpg

士林大東路54號的土角厝在郭坤木事業興盛時期進行過三次改造:第一次將前段改為木造樓房。第二次則是在1934年,由於郭坤木之長子要結婚,因此將木造再改成目前的磚造。第三次是將後段土角厝改成木造二層,目前為戶外用餐區。當時這棟三層樓房是士林最高的建築,是士林全鎮的瞭望台。當時坐火車從圓山過基隆河,從劍潭就能遠眺白色高聳的美麗老家。他有著西式的外觀屬於低調簡約的現代主義建築,採較多的洗石裝飾、磁磚及馬賽克磚,在當地獨具一格。

S__106512438.jpg

S__106512439.jpg

內部格局方面,前段門面由於原本是打算預留給長子開診所,因此沒有裝修,後來則經常做為宴客之處,並曾租給華南銀行、齒科診所,與陽明山農會等。中庭為閩南式,有著美麗的石柱長廊 (第一天井)。中段為現在的紅磚門之後到草皮處之前,原有神明廳、房間衛浴、廚房與飯廳 (第二天井)。後段則有雞舍、儲藏室和煤炭庫,並種有樹蘭和雞蛋花 (第三天井)。在二樓前段長廊的左牆裡鑲著兩座頂天立地的大書櫉,書櫉前的中間 掛著有軌道的梯子,可左右移動,方便取出在高處的書。長廊的右側 則是兩個藝術造型的大玻璃窗,光線好又通風,地面是淺藍白花紋的方形瓷磚。三樓起居室則有日式榻榻米及西式的拱窗及各種形狀的窗格。

S__106512420.jpg

 

S__151527474.jpg

(以上兩張平面圖由  郭敏光先生手繪)

S__106512421.jpg

S__106512422.jpg

這棟目前人稱百年老宅的宅第,因後代離開家鄉而荒廢了30年 (1980年郭坤木么兒一家搬出)。現任屋主10年前(2020年)買下之後,租給在士林長大,經營異國料理並提供藝文空間的食尚曼谷老闆,而這也符合郭坤木先生生前雅好音樂、藝術、運動及攝影的性格。此外,也多虧了團隊承租下來重新整理,並將能保留的留下來,讓家族長輩有機會再度走入曾經生活的屋厝,後代也有機會見到祖輩留下的輝煌。

S__106512419.jpg

 

 

June 30, 2022 revised

資料來源:

  1. 郭氏家族第四代、第五代 口述
  2. 士林國小壹百年紀念專輯。
  3. 士林國小校史室,吳儉鴻老師
  4. 彰化商業銀行九十年史
  5. 台灣人士鑑昭和18年版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6. 台灣人物誌 漢珍數位圖書  https://tm.ncl.edu.tw
  7. 舒喜巷 黃飛霖先生

 

arrow
arrow

    A1ice K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